【太平十八丁】海鲜美食

十八丁得天独厚,除了拥有马来半岛最大的红树林以外,也因为这里生产的蚶极肥美而享有“蚶都”的美誉,来这里的游客大都会到海鲜餐馆去一尝鲜味。但近年来十八丁的旅游与海鲜餐饮业蓬勃发展,一到假日时节,大街就被游客挤得水泄不通、餐厅大排长龙;若想吃到货真价实的海鲜又不想人挤人,不妨到附近的马登新村,这里有几家海鲜餐厅都是不错的选择。 其中座落在于马登大街的柠檬树酒家就以其砂煲海鲜鱼粥而闻名,一大锅的青葱白粥搭配起新鲜的大虾、鱼丸、 鱼肉、 蟹肉等海产,鲜甜美味价格公道。如果不想吃粥的人,也可选择鲜味十足的海鲜生面,顺滑的面条加上生蚝的提味,享受咕噜一口接一口的满足。 另一道必点菜色就是虾米炒茄子,茄子先炸后炒,香脆可口,食后唇齿留香。除此以外,这里还有濑尿虾、软壳蟹、大虾、啦啦、蚝煎、螃蟹等新鲜又价廉物美的海鮮仍君挑选。 info 导览推荐:本次的行程是由大马地道深度旅游网Lokalocal.com策划于琳导览,更多的大马小镇好风光,请浏览https: //www.lokalocal.com/。 快订购此行程十八丁老行业! 相关内容 【太平十八丁】老港体验+乘船喂鹰 【太平十八丁】手作香支 走一趟下南洋之路——太平十八丁马登一日游

【太平十八丁】手作香支

烧龙香拜神祈福是道教不可或缺的祭品,尤其是佛诞、庙会、节日多的农历正月、7月和9月,更是华人香火鼎盛的日子。全马手工制作龙香的老行业硕果仅存,汉龙香行则是在马登唯一一家产制龙香的工厂。 这里除了有手工制香工厂外,还有陈列着整排的龙身与龙头的仓库,空间辽阔而壮观。拥有30多年经验的陈振兴师傅解述,由于整支龙香全手工制作,过程相当耗时耗力,一支小龙香需时3至4个月完成;而大龙香则需要6至10个月的功夫才能推出市场,这还得依据当时的气温和湿度而定。 龙香主要材料为粘粉、木糠和水,只要将它们混合在一起,一层一层地贴在木棍上,放置在仓库待干后,再送往工厂由工人上色。最后,把雕好及上了色的龙头和龙脚部分黏上即可。 貌似简单的步骤,但当我们亲手制作时才发现不容易。师傅让我们用龙香原料制作模型,过程中稍安勿躁,必须耐心琢磨,且要有雕塑手艺,才能完成造型。最后风干过程,也要避免让龙香晒到太阳,以免香支碎裂。 info 导览推荐:本次的行程是由大马地道深度旅游网Lokalocal.com策划于琳导览,更多的大马小镇好风光,请浏览https: //www.lokalocal.com/。 快订购此行程十八丁老行业! 相关内容: 走一趟下南洋之路——太平十八丁马登一日游 【太平十八丁】老港体验+乘船喂鹰 【太平十八丁】海鲜美食

【太平十八丁】老港体验+乘船喂鹰

对于物资丰裕的城市人来说,也许很难想像在基本建设匮乏的自然环境中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接下来,我们将前往至今仍无水电供应,仅靠雨水和发电机过活儿的落寞渔村——老港(Kuala Sangga)。 这个凋零的古老潮州渔港,原有50多户人家,随着村子日渐老龄化,年轻人口外移,目前只剩下20多户,近百位村民。靠海为生的渔民,根据潮汐变化出海捕鱼,过着乘风破浪,与海搏斗的日子,即便如此,他们并不放弃追求生活、坚持教育与坚定信仰。 这里唯一的学校——培智华小,在资源匮乏、学生人数岌岌可危的情况下,竟拥有太阳能发电及电脑设备齐全的智能教室,完全体现了华族“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华教精神。 除此以外,这里还有间百年的天主教堂,据悉首代移民多是天主教徒,相传40多年前,这里曾发生一起火灾,许多房子惨遭烧毁,惟在蔓延至天主堂后,火却熄灭了,此后教堂就保存至今,如今渔村已无教徒,但村民仍旧依时到教堂祭拜。 这次的行程是由大马地道深度旅游网Lokalocal策划,更多的寮国龙坡邦行程,请浏览https://www.lokalocal.com/ 快订购此行程十八丁老行业! 相关内容: 走一趟下南洋之路——太平十八丁马登一日游 【太平十八丁】手作香支

走一趟下南洋之路——太平十八丁马登一日游

瓜拉十八丁(Kuala Sepetang)位于霹雳州太平约18公里车程的沿海地带,这个旧称为“砵威” (Port Weld)的传统华人渔村,在英殖民时代是与外界联系的重要港口。 当年华族先贤乘船南来马来亚霹雳太平发展,先是抵达了老港(Kuala Sangga),后来着陆十八丁、马登(Matang),最后才到太平开埠发展。这次让我们走一趟时光旅程,回到渔乡体验慢生活,参访当地各种老行业与传统文化,了解百年古镇的辉煌历史。 炭窑讲解+染布体验 以前华族先辈南来当苦力,身上所穿的衣裳为了防寒耐穿,大多用单宁染上红褐色,这染料取自于红树木的皮,天然而无害。这次行程除了让参与者了解炭的生产过程,还能亲自体验布染活动。 十八丁是我国唯一生产红树木炭的地区,这些红树都来自全世界管理最完善的拉律马登红树林。启户炭厂从40年代开始至今仍用传统天然的方式烟熏木炭,产出的高品质的红树木炭。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炭厂第三代老板蔡祺勇创新改造,将炭业副产品如树皮、熏烟、炭屑等制作成经济价值的木醋液、洗发精、肥皂等精品手信。 这里的全手工制炭业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从工厂所在地、炭窑的设计、到木炭的摆放方法,藉由潮水来运送红树木、利用冷凝作用来收集木醋等,都巧妙地运用了科学的原理。工人先将刚砍伐的红树剥皮,再搬入窑内,以减少碎炭与增加摆放面积。 木筒并非直接用火烧,而是用出口处的窑火产生的热气将木材慢慢熏干而成。炭窑先由大火(约摄氏85度)熏10至15天,接着转小火熏至14天,这时窑内的温度会上升至摄氏240度,木材的水份会越来越少,直至成为“黑金”,整个过程为期1个月。 制作有机染料,手染工作坊 info 导览推荐:本次的行程是由大马地道深度旅游网Lokalocal.com策划于琳导览,更多的大马小镇好风光,请浏览https: //www.lokalocal.com/。 快订购此行程十八丁老行业! 相关内容 【太平十八丁】老港体验+乘船喂鹰 【太平十八丁】手作香支 【太平十八丁】海鲜美食  

【寮国深度游】象国的天堂与地狱

寮国,古称“澜沧王国”,意指“万象之国”。大象,在寮国人的心目中是一种神圣的动物,象征着力量、精神和智慧。人与象共存了逾两千多年的历史,时至今日随着森林的破坏、传统信仰的流失,以及不法分子对象牙的觊觎,身为万象之国的大象正在大量减少,甚至遭到灭绝的危机。 不仅如此,大象一生的命运也极其悲惨,从古代被驯化作为战象、搬运工具、马戏团的表演者等,遭受铁锤敲打与挨饿虐待,老后还被贱卖供人饱腹,稍幸运的就被送进动物园供人赏玩。人与象之间的战火从未平息,就如环保杂志《Sanctuary》于去年尾刊登的一张照片——一对大象母子被一群暴民投掷炮仗和焦油火球,让人震撼与心疼。 于是,热爱亚洲象的人士便来这里成立大象保育中心,将大象从原本的集中营救赎出来免受折磨。不同于大象观光营区,大象保育中心成立的目的是提供象群能安心修养的避风港。位于龙坡邦南坎河旁的大象村保育中心肩负着保育象群,同时发展永续观光的重责。这里环山临河,沿途栽种香蕉树,供沿途的大象享用,并设有大象兽医院、博物馆和图区让游客深入了解。 同时,这里也是寮国首个推行不使用背座(howdah)并一趟只允许一名游客乘坐大象的条例,以减少人类对大象的伤害。根据大象村托管人佩特(Phet)表示,这里从2015年后便由寮国人接管,并聘请本地员工,发展观光的同时也教育游客要尊重与爱护大象,以达到永续发展的目的。   这次的行程是由大马地道深度旅游网Lokalocal策划,更多的寮国龙坡邦行程,请浏览https://www.lokalocal.com/ 相关内容: 【寮国深度旅】传统米线的味道 【寮国深度旅】老龙族传统天然手工织染体验 【寮国深度游】自然农耕,自力更生 心中的乐土——寮国龙坡邦 现在就订购与象同行之旅!

【寮国深度游】自然农耕,自力更生

距离龙坡邦40公里外,一处环山背河的幽美山谷中,肯尼(Ken)成功以众筹的方式为自己买了有机农民的材料、工具与种子,他在这里教导着少数民族栽种不同的农作物,发展对环境友善的自然农耕,同时也与游客分享着多年的成果与经验。 跟着Lokalocal团队深入寮国东北部的村落,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凉爽。 当天,有两对从澳洲远道而来的贵宾特地来参观肯尼的绿有机园,原来他们就是透过网络募资肯尼的善心人士。他们不仅支持肯尼,还赞助肯尼的弟弟上大学,因为他们知道,像肯尼这样的当地人会对在地发展和环境保护尽最大努力。 姑且不说该如何在这热带荒漠的地方种出饱满多汁的有机草莓,单要处理当地酒店和餐厅业者大量订单已让肯尼头疼,还要不断研发解决虫害与鼠患的自然方法,即便如此肯尼依然坚持不懈,乐于此道。 最让人讽刺的是,在城市日理万机的人们,一天到晚说为追求幸福却挨出一堆病来,原来一直所渴望的自然养生与悠然自在的生活,尽在此处! 这次的行程是由大马地道深度旅游网Lokalocal策划,更多的寮国龙坡邦行程,请浏览https://www.lokalocal.com/ 相关内容: 【寮国深度旅】老龙族传统天然手工织染体验 【寮国深度游】传统米线的味道 【寮国深度游】自然农耕,自力更生 【寮国深度游】象国的天堂与地狱 心中的乐土——寮国龙坡邦

【寮国深度游】传统米线的味道

11月中雨季刚结束,早晨的阳光斜洒在金黄色的农田上,这是个丰收的美好季节。老李(Laut Lee)在满天星空下的田中入眠,直到天空泛起鱼肚白才在青草香味中醒来。 换上印有传统民族符号的衣服,系腰刀、带草帽,31岁的老李以一抹晨曦般的笑容欢迎我们。他是当地少数族群之一的苗族(Hmong), 刚过而立之年的他与17个兄弟一起创办有机农耕与带游客下田活动。今天他带我们体验的是米线(khao poon)的制作过程,当然也包括最后的环节——吃! 2009年,老李曾在龙坡邦南部当教师时,吃到非常好吃的米线而念念不忘,直到4年前,paxi奶奶的传统清汤米线让勾起了他的回忆,因此他打算将此即将消失的传统文化与味道让更多当地人及游客分享。 首先,老李带我们下田,向我们示范着如何用传统工具与技术从稻穗中敲打出稻米、盅开米糠、筛选米粒、磨成米浆,最后把这些新鲜米浆带去他们家中直接烹制米线来吃。 至于米线汤的配角——蔬菜,也是从老李的田中新鲜收割的,老李随手摘了几颗有机生菜和青葱,一部分就喂给他在河旁休息的水牛晶晶,晶晶有点好奇懵懂的看着我们,我们则被这美丽如画的情景给震撼住了。 进入传统用竹藤编制的屋子内生火烧水,将刚做好的米浆透过圆形小洞将长条米线挤压入烧滚的热水中川烫,数秒後用竹藤捞起晾乾即成。食用时,将米线与新鲜蔬菜,葱,盐,糖,辣椒粉,鱼露等适量搅拌,再加入刚烫面的烧水即可成好吃弹牙,健康爽口的寮国传统米线。 看着老李一家用传统技法耕田劳作换取粮食的过程,真能深刻体悟到“谁知道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精神。 这次的行程是由大马地道深度旅游网Lokalocal策划,更多的寮国龙坡邦行程,请浏览https://www.lokalocal.com/ 相关内容: 【寮国深度旅】老龙族传统天然手工织染体验 【寮国深度游】自然农耕,自力更生 【寮国深度游】象国的天堂与地狱 心中的乐土——寮国龙坡邦

【寮国深度旅】老龙族传统天然手工织染体验

龙坡邦道路基建尚未发达,于是在湄公河上的船只运输便显得格外重要。搭乘小船顺流而下,是旅途中最享受的时光,清晨雾气渐散,微风轻轻拂面,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境。湄公河与南欧江的交汇处,有个叫龙桥(Nong Khiaw)的地方,意思为碧潭,根据导游费尔(Feua)说,这里以前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常见象群、犀牛、鳄鱼、甚至老虎等物种。 寮国是个拥有多元民族文化色彩的地方,这里少说有上百种族群,官方将之归类为老龙(Lao),老松(Hmong)和老听(Khmu)三大族系。住在平原河谷地区的老龙族(又称傣老族)是寮国最多的民族,而老松族则是来自云南高山的苗族,老听族则以南亚语系的民族居多。 班南阳(Ban Nyanyang)是琅勃拉邦沿着湄公河东南的支流下方的一个宁静小村,这里居住的是傣老族,他们自种棉花丶用植物来染出靛青色的布料。在这个黄土飞沙的小村庄有约40户人家,以竹藤建房在房下编织。 费尔表示,以前这里每家每户都会编织属于自家符号的衣裳,但自成衣市场普及后,他们也摒弃了这传统,为了挽救日益被遗忘的当地民族文化特色,当地政府下令每逢星期三学生必须穿着传统服装上学。费尔带领我们参观村民的布染生活,从生产到编织到染色,全是“从摇篮到摇篮”的环保概念,豪无废料产生。 我们参与Lokalocal在当地的染布体验,这用植物棉编织的围巾质地有点像麻布,不如棉质细软。首先,我们需将布料完全浸泡在糯米水中,据说是让颜色更为贴敷,然後将布料敲打让每个纤维松开,然後将围巾浸入靛青色颜料中,用木棍旋转让布料完全上色。接下来,捞起扭乾再敲打,这时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蓝度再决定要重复浸泡及拍打多少次。 这次的行程是由大马地道深度旅游网Lokalocal策划,更多的寮国龙坡邦行程,请浏览https://www.lokalocal.com/ 相关内容: 【寮国深度游】传统米线的味道 【寮国深度游】自然农耕,自力更生 【寮国深度游】象国的天堂与地狱 心中的乐土——寮国龙坡邦 现在就订购 三天两夜织布新村与南澳河体验!

心中的乐土——寮国龙坡邦

寮国虽被视为东南亚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却因而保留了最朴实的乡土民情与美丽的自然风景,尤其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龙坡邦(Luang Prabang)市以及沿着湄公河旁的小村庄,更是让许多西方人慕名而至的桃花源。 乘船渡河望两岸,稀疏的村落中有着劈材编织的女人、耕田种稻的男人、成群结队的水牛山猪,大伙儿忙而不慌、悠而不闲;又或置身于群山环抱的神秘仙境,重新找回与大自然和平共处的方式。 寮国龙坡邦,依然保留着发展前的纯粹美好,心疼它的旅客和业者,强调环境友善与尊重在地的旅游方式,深怕破坏了人类最后一片乐土。   《女中豪杰竹藤村》   刚柔并济的农村妇女一刀劈开两倍身高的巨竹,将之细分成细藤条,然后用水沾湿藤条,再行云流水般地在指缝间纵横交错,制成不同大小用途的竹藤产品。 一群小狗围着母狗找奶喝,一群小鸡跟着母鸡啄虫子,一群妇女边聊天,边喝酒,边干活儿,边照顾孩儿,这是女人的天地。 在这里,我们见识到能干的妇女们,一早从农田干活儿回来,便聚集在村口的亭子一起织起竹藤,聊家常八卦。从早7到晚7,除了午饭时间,手都没得闲过。带头的妇女名叫萍,一双清澈的双眸与红粉的肌肤,健硕的身段,风趣大方谈笑风生,对待外来者也怡然自得。一杯杯啤酒往我们手里塞,再以最道地的新鲜鸭血和鸭肉汤配酒招待我们,老啤下肚,真情全露。 喜欢她们落落大方的饮酒态度,及兼具温柔与坚强的个性,可以一刀劈开巨大的竹子,又能细心地将之分切成细细藤条。要让坚硬的竹藤能行云流水般地纵横交错在指缝,妇女们以水沾湿软化之使之更具弹性,最後烧制成不同大小用途的竹篮子。 这次的行程是由大马地道深度旅游网Lokalocal策划,更多的寮国龙坡邦行程,请浏览https://www.lokalocal.com/ 现在就订购寮国编竹与煮食体验! 相关内容: 【寮国深度旅】老龙族传统天然手工织染体验 【寮国深度游】传统米线的味道 【寮国深度游】自然农耕,自力更生 【寮国深度游】象国的天堂与地狱

改版实例——沙巴亚庇诗华日报

曾几何时,报纸行业从来不担心版型问题,只要内容够充实,何须理会美编设计,但如今充满竞争的市场中,每种产品必须尽可能保持新颖,许多报纸杂志每三两年都要翻新包装,让订阅者有继续追随、且焕然一新的感觉。2018年初,沙巴亚庇诗华日报的总编辑黄其明先生便找我谈谈有关该报改变版型的可能性。 经过前两年陆续都有给该报进行排版与设计以及数位影像处理课程,总结以下问题: 设备老旧,还用着Adobe CS2系列,且印刷仍是手动调色,导致有些色无法表现,常有叠色走色问题。 整份报纸有分成四个版:A——本地版、B——西马版、C——花花世界、D——金页版,内容并非出自一处,有些版如西马版来自西马东方日报、娱乐和国际来自砂拉越古晋,版面各有各风格,难以统一。 每位编辑有各自的排版风格与根据流传已久的标准格式(如图说前的大黑方格),无法找出自身的风格为何,版面使用多种颜色、字体、字数、粗框等,导致版面混乱、沉重,无主次之分。 太多文字,较少图片(或模糊)导致版面暗沉,缺乏吸引力。 由于上次已经大略说过报章排版的理论课程。于是,我便把这次两天的课程分成三个部分: 美学的形式原理:为非本科与非设计出身的编辑、美编们上课,了解版面设计的美学原理与素养,提高对美感的敏感度。 分析版型:以其他西马的报纸作为参考,分析其报章风格、设计版型、字体结构等。 制作编辑手册:统一版型,找出最适合该报章的风格版型,并将之制作成册,未来可根据此本“天书”为依据,要改版也可有迹可寻。 我要求与总编辑开会,目的是为了要更有效地执行改版后的标准,他也非常果断地下令全体编辑人员在上课后马上修改,那么第二天将看到改版后的成果。 以下是改版前的诗华日报:   改版前,先根据以下的表格来检验自己的报章设计是否及格: 然后根据汇整清单,来制作编辑手册:   以下是编辑手册及改版后的版型:   有需要讲义者,请联络我取得。

【甜蜜的PK】印度黄金奶茶与大马椰香西米露

喜欢甜点或糖水的朋友,一定有喝过奶茶和西米露,然而用地道食材冲调的高级印度奶茶与大马椰香西米露就不是在一般餐馆可以享用得到了。这两种不同的甜蜜,你喜欢哪一型呢? (延伸阅读:印度斯里兰卡料理、香料知多少、咖啡知多少) 印度黄金奶茶 4人分材料:1个半茶匙锡兰红茶叶、1个半茶匙黄糖、2片肉桂、2颗丁香、2颗小豆蔻、新鲜牛奶。 做法:将肉桂、丁香与小豆蔻等香料捣碎,与锡兰红茶一起放入容器中,浇入约4分之1烧开的滚水,等茶叶晕开成棕红色的锡兰红茶,倒入黄糖搅拌均匀。接着倒入4分之3的新鲜牛奶即可享用。 味道:甘甜顺滑、醇香留齿、韵味悠久 秘诀:肉桂提供甜咸口味与独特的香味,丁香提供辛辣口感、小豆蔻提供香味、加上高级的锡兰红茶以及新鲜顺滑的牛奶,茶与奶的比例是1:3。锡兰红茶被称为“献给世界的礼物”,是世界红茶市场的佼佼者,后来传去香港变了“丝袜奶茶”。锡兰的高地茶通常制为碎形茶,呈赤褐色。 大马椰香西米露 4人分材料:煮过的西米露、新鲜椰奶、马六甲椰糖。 做法:将大约1碗西米露煮熟后分别放入四个碗中,倒入适当的新鲜椰奶,置入冰箱冷却。将固态的马六甲椰糖加入适当的水加热融化成糖浆。食用时酌量将糖浆倒入西米露中即可。 味道:甜蜜顺滑、奶香浓郁,南洋风味 秘诀:真正的马六甲椰糖并不会很硬,通常一敲便碎,若市场上买到很硬的马六甲椰糖通常是加了其他糖类制作的。